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针骨推拿 > 内科按摩学
编号:191794
第二章 各论(第六节 失音)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内科按摩学》
     失音指说话时声音嘶哑,甚则不能出声的一种证候。失音又称“喑”,“喉喑”,与中风舌强不语之“舌喑”完全不同。本症虽属喉咙、声道的局部疾患,实与肺肾有密切关系。因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。肺主气,肾藏精,故肾精充沛,肺气旺盛,则气出于会厌而声音响亮,如果肺肾有病,皆能导致失音。

    引起失音的原因,其属于肺实的,有风寒痰热之分;其属于阴虚的,有肺燥,肾虚之分。故叶天士说;“金实则无声,金破亦无声。”肺实之证,治以疏邪宣肺为主;阴虚之证,治以润肺养阴为主。”

    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炎症和喉结核等病,引起失音者,可按本证辩证施治。

    (病因病理)失音的成因,有外感内伤二类。感受风寒客热多引起暴喑,属实证;内伤精气多引起久喑,属虚证,其中又有肺燥肾虚之别。

    1.实证 有因风寒袭肺,肺气壅遏不宣,寒客会厌,开合不利,音不能出,导致失音;若外感风热,风热犯肺,或寒郁化热,热盛灼液,痰热郁肺,肺失肃降,气道不利,发音不扬,以致声哑;也有因肺有蕴热,复感外寒,致热被寒郁,肺气不利,而卒然声哑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.虚证 因肺有燥热,灼津耗液,肺失濡养,使声道干涩,音不能出,或久病,肺肾两亏,肺阴耗,则声道失润,肾阴损,则虚火上炎,煎熬肺阴,喉不,得滋润以致声音嘶哑。

    此外,也有因高声歌唱,讲话过多,损及声道,耗伤气阴而引起失音。

    从上可知,本证的发病机理,均与肺、肾二脏有关。因肺脉通于会厌,肾脉挟舌本。肺主气,声由气之鼓动而发,肾藏精,肾精充足则能化气,精气充足则上承会厌,鼓动气道而出声。故《直南方》说:“肺为声音之门,肾为声音之根。”所以,肾精充足,肺气旺盛,则气出于会厌而声音响亮。若外邪阻塞肺窍,或肺肾亏虚,皆可导致失音。

    (辩证论治)本病以声音嘶哑为特征。发病有急有缓,急者卒然而起,多因邪气阻塞肺窍,其证属实;缓者逐渐形成,多因肾精耗伤,内夺而喑,其证属虚。本篇按实,虚证分述证治如下:

    1.实证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(1)风寒

    主证 卒然声音不扬,甚则嘶哑。或兼有咳嗽不爽、鼻塞、头痛、恶寒、发热、舌苔薄白,脉浮。

    分析 风寒犯肺,肺气不宣,气道不利故卒然声音不扬,甚则音哑、咳嗽、鼻塞;风寒束表,皮毛闭塞,故见头痛,恶寒发热,舌苔薄白,脉浮等表证。

    治则 疏散风寒,宣利肺气。

    选穴 风府、哑门、天鼎、扶突、迎香、风门、肺俞。可重用拿揉颈项活络法,按揉哑门开窍法,搓擦鼻旁利窍法;配用搓擦肺俞宣肺法(见感冒),搓擦风池解表法(见感冒),推揉上背疏风法。

    (2)痰热

    主证 发音不扬,声音重浊,咳痰黄稠,喉干或痛,口燥,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分析 风热犯肺,肺失肃降,痰热交阻,壅塞气道,故发音不扬,声音重浊,咳痰稠黄;热伤肺阴,则喉干或痛;舌苔黄腻,脉滑数,为痰热内盛之象。

    治则 清肺利窍,泄热化痰。

    选穴 曲池、合谷、哑门、风府、大椎、天鼎、扶突,迎香。可重用按揉哑门开窍法,捏拿挟喉利咽法,搓擦鼻旁利窍法,加用搓擦大椎清热法,压颤胸骨肃肺法(见喘证)。

    2.虚证

    (1)肺燥津伤

    主证 音哑、喉燥、口干、干咳无痰、鼻唇干燥,舌红,脉细数。

    分析 燥热伤肺,肺津被灼,咽喉失于滋养,故喉燥音哑;干咳无痰,口干,鼻唇干燥,为燥盛之象;燥热伤阴,故舌红,脉细数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治则 清肺润燥。

    选穴 风府、哑门、天鼎、扶突、迎香。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,如用揉拨颌下解毒法(见感冒)。

    (2)肺肾阴虚

    主证 逐渐音哑,咽干喉燥,日久不愈,或兼干咳少痰,手足心热,腰铉膝软,虚烦不寐,盗汗等症。舌光红,脉细数。

    分析 久病之后,肺肾阴亏,阴液不能上承,咽喉失于滋润,故音哑、咽干、喉燥、肺失清肃,则干咳少痰;阴虚生内热,则手足心热、盗汗;虚火内扰,心神不安,故夜不安寐;腰为肾之府,肾主骨,肾阴不足,则腰膝酸软。舌光红,脉细数,为阴虚火旺之证。

    治则 滋阴降火。

    选穴 百会、印堂、太阳、风府、哑门、天鼎、扶突、迎香。可重用擦摩百会潜阳法(见发热),推摩额颞降火法(见发热),按揉哑门开窍法,捏拿挟喉利咽法,搓擦鼻旁利窍法配用拿揉颈项活络法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此外,对于肝气郁结所致失音,现代医学所谓癔症性失音,可指压人中、承浆以利窍开音。

    (基本手法)

    1.拿揉颈项活络法 患者正坐,医者立于其侧,左手扶前额,右手多指拿揉颈项。以拿为主,反复操作。

    2.按揉哑门开窍法 医者右手拇指腹轻揉哑门穴区;然后,左手扶前额,右手指间重取哑门穴。

    3.捏拿挟喉利咽法 医者左手扶头顶,嘱患者头略后仰,右手拇、食指分别捏拿两侧天鼎与扶突穴,用力适度。

    4.搓擦鼻旁利窍法 患者正坐,医者立于其后或仰卧位,医者用多指或拇指腹快速错擦鼻窍两侧;两手食指尖轻揉迎香,静定按压。, 百拇医药